合肥吹响城市焕新号角,奋力谱写现代化篇章

合肥吹响城市焕新号角,奋力谱写现代化篇章

继今年7月,国务院办公厅印发《关于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的指导意见》以来,10月12日,住房城乡建设部披露,城中村改造信息系统投入运行两个月,已入库城中村改造项目160余个。

在此意见部署下,位列今年新公布的特大城市名单之一的安徽省合肥市,新一轮城中村改造工作正在稳步扎实推进,并获得了央视的专题报道。

合肥明确表示要用三年的时间将市区内剩余的104个城中村全部更新完毕,涉及2.6万户,9万多人,探索出“拆、建、安、管”一体化机制,加快城市更新前进的步伐,努力向着从“住有所居”到“住有优居”的美好愿景不懈奋斗。

1

找准政策与居民诉求平衡点,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用心用情做好协调工作

今年8月,安徽省合肥市委常委会会议讨论了《合肥市区城中村改造三年攻坚行动实施方案(2023-2025)》,强调市区104个“城中村”改造,是群众期盼的“最大民生工程”,也是老城更新的“最后攻坚战”,必须坚持赶早不赶晚,难度大的往前摆,明确群众利益优先是最基本的工作原则之一,各项目必须妥善安置拆迁群众。

“城中村改造不能把它当作城市建设的业务工作,一定要把它当作群众工作去抓。简单通过行政命令去解决城中村改造,肯定是完不成,所以首先要有正确的理念。”安徽省合肥市副市长何逢阳说道。他表示,这一次合肥的城中村改造工作启动以来,面对居民的不同需求,最多的工作是宣传解释工作。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井岗镇作为合肥市征迁项目推进的一线区域,召开了多达5次大规模群众见面会,并号召群众自发组织到镇上专班开展征迁协调沟通工作,统筹找准拆迁安置政策和群众诉求、企业需求之间的平衡点,深入分析问题难点,第一时间化解问题堵点,扎实有效推进问题清零工作。

来源:央视新闻

2

先难后易,

           从最难的地方开始纾解症结

今年5月召开的“城中村”改造攻坚行动专题谋划会议中指出,要按照定点划片、资金筹措、征迁安置、规划建设等流程,先急后缓、先难后易,分期分批推进,特别是优先实施安全隐患较多、群众理解支持配合较好的区域。越是难干,越要抓紧往前干,越是硬骨头,越要排在前面啃。

为了优先实施群众需求迫切、安全隐患多的城中村改造,安徽省合肥市计划在三年里分期分批完成目标任务,将最紧迫、最困难的地方向前安排,第一年计划集中完成60%的征迁工作,目前整体约800万平方米的房屋征迁工作已完成超过400万平方米。

3

多部门综合协调,

          推行“规建治”一体化改

安徽省合肥市作为一座快速成长起来的特大城市,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,注重体制机制创新,2022年成立了市委规划建设治理委员会、高规格的市城市更新工作领导小组,出台了市城市更新工作暂行办法,全面指导城市更新工作,推行“规建治”一体化改革。

此外,合肥市在“规建治”委员会下,成立了城中村改造办公室,各区、开发区也比照成立了相应的工作专班并实体化运行。就合肥市蜀山区为例,以前从规划方案到最终的建设改造方案,要经过多个部门审批,由于各部门管辖内容不同,推行过程往往容易出现问题,而现在实现了多个部门一同办公,缩短了议会周期,提升了解决事情的效率。改革带来的不仅仅是几个职能部门审批流程的简化,更是城市更新改造模式的创新。

目前,依托“规建治”一体化改革,合肥市已将62个城中村打包,形成了19个城中村改造项目,同时还将30个有收益的城中村项目与土地无法出让的九个城中村进行灵活组合,形成了新的城中村改造项目。项目生成机制的创新,使得改造目标、改造方式清晰明确,让改造进度加快的同时,更让居民们看到了搬迁后的盼头,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、安全感和满意度。

4

打造宜居、韧性、

          智慧城市,赋能城市更新

为了能够掌握每个城中村改造项目的进度,安徽省合肥市依托数字城市应用赋能城市更新,提升城市治理水平,荣获了智慧城市国际标准试点城市,将相关工作都纳入了征收安置调度平台中,实时显示每个项目的进展,伴随着合肥市各城中村改造项目征迁工作的进行,各项目的“规建治”办公室还同步启动了规划和建设方案的设计工作。建成后的安置房位置在哪里,户型选择有哪些,城中村改造后的效果是什么、周边城市配套有什么,都已经在规划设计中。

来源:央视新闻

5

合理调度和把控改造资金来源,

            把钱花在刀刃上

从前的城中村改造工作中,受到原有地块面积的限制,不仅配套公共设施的需求很难满足,成本投入过大会导致难以盈利,给政府财政造成极大负担,资金成为改造工作中的一个突出问题。

以合肥市包河区为例,城中村改造项目,共包含了5个城中村,如果按照老办法来改造,资金缺口非常大,一些项目按照旧城改造的模式来算,资金缺口多达约28个亿。

为了解决这个缺口,合肥市包河区改造项目将集中连片的城中村实行片区改造,通过“肥瘦搭配”的方式将土地重新整理出让,通过片区经营性地块的开发利润和商业项目的长效运营收益,来弥补安置房建设成本,“瘦”是指一些支出性项目,包含安置房、道路、绿地、停车场、公园绿地的一些建设,“肥”相当于改造过城中村以后,多释放出来的经营性地块,将纳入改造收入渠道之一。   

在采取片区改造模式的同时,合肥市还对目前尚未进行改造的城中村模块,针对不同专项支持政策要求,灵活组合形成新改造项目,寻求组合平衡或整体平衡,积极承接支持政策。

今年6月,安徽省合肥市还成立了全市投融资专班,主要研究制定政府投资项目融资工作,针对城中村改造项目研究筹措资金渠道,包含企业自有的积累资金、银行组成的团体提供的长期低利息贷款、政府正在筹划的基金等,积极争取上级政策资金,同时引入了社会资本共同参与城中村改造,保障城市更新过程当中的资金需求。

此外,合肥市政府于今年依批次拨付了,2023年省级老旧小区改造补助资金,要求各市、广德市、宿松县财政局、住房和城乡建设局,按照财政财务管理有关规定,加快资金拨付进度,加强资金监管,做好绩效运行监控和绩效评价,严禁截留、挤占和挪用,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。为了把钱花到最需要的地方,合肥市还要求属地算好城中村改造的经济账,确定改造资金需求及来源。

按照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要求,城市政府对城中村改造负主体责任,统筹市域内改造资金安排,做到改造资金市域内综合平衡、动态平衡,合肥市还出台了政府投资项目融投资导则,从项目的立项、编制到实施整个流程上,明确了相关主管部门的责任,精打细算,将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。

结语:下一步,安徽省合肥市将持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,坚定不移地实施城市更新行动,探寻城市更新“最优解”,全力打造“宜居生态、韧性智慧、人文精致”的美丽城市,促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,实现文明城市创建与市民美好生活的同频共振。
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13 分享
评论 抢沙发
头像
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!
提交
头像

昵称

取消
昵称表情代码图片

    暂无评论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