更大力度救市,迫在眉睫

更大力度救市,迫在眉睫

现在大家都知道“地产惨”,都知道“在筑底”,但不知道的是

其一,到底现在是什么情况?能否用真实数据说话?能否用全局关键数据说话。

其二,如果眼下不能更大力度救市,市场不排除存在“二次探底”风险。

比如单纯凭房地产销售下行就看空一个行业,既是狭隘的,又是滞后的。

客观的说,今天房地产是全局大收缩。

即房地产收缩已不仅仅是销售从18万亿下跌到12万亿,销售只是事后指标,结果指标。而销售下行趋势反向波及、影响、传导甚至损伤到房地产其他先导指标,发展指标开始收缩,比如筹资资金净流出、拿地大收缩、组织大裁员、新开工大跳水,这反过来就会加剧销售下一轮跳水,下探。整体看,楼市的这个循环是个可怕的“负循环”。

不仅如此,房地产的大收缩,也带来房地产上下游信托、基金、金融、下游建筑、装修、建材、水泥、家具、油漆等50多个行业大萧条。据《2022中国地产组织力、雇主影响力研究报告》,相比2019年三年来地产开发从业人员减少了40万,但地产上下游产业减少约600万个岗位。

地产一个“跌倒”,对上下游50多个行业就是一个“大地震”!

今天尝试房地产最核心、也是最基本的三要素、三大发展引擎——即

房地产“钱、地、人”之变,去看行业趋势之变!

要素1

 地

大收缩

不像其他行业,房地产原材料过于重要且稀缺,一定程度上,土地定乾坤。

而且土地之变,也是楼市走向的先行指标。

对企业而言,楼市上半场,房企土储排名就是明年销售排名。对行业而言,全国2023年土地出让规模的大小,往往也预示2024年房地产销售涨、跌的高度。

那么,这两年土地之变如何?收缩度到底如何?

答案很残酷。

首先,2023年全国卖地收入创下近7年“最低点”。

整体看,2023年全国卖地收入这2年全国土地收入近9万亿的量级,到现在近4万亿量级,而且间隔仅2年时间。

不怪有人疾呼,土地财政要失效了。

来源:五道口宏观笔记

全年度近3年穿透看,2023年预计全年全国卖地近4万亿总额,但问题是,有对比就有伤害。对比2022年全国卖地是6.7万亿,2021年是8.7万亿,2019年到2020年都是超8万亿。

来源:西政资本

这意味着,近9万亿降到不到4万亿,这种骤降,地方财政收入受不了,房地产行业维稳大局,也受不了。

事实上,在中国大多数城市,土地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50%以上,结果这2年大幅下滑超50%,甚至超70%,这就可以理解为何地方公务人员工资也发放之难的原因了。

值得客观提醒的是,2022年,2023年真实土地卖地收入其实更低。

换句话说,统计数据实质是偏高的。

因为2022年,2023年有城投大面积“托市拿地”,比如22年城投拿地占全国一半以上,而事实是城投拿地仅只有8%开工,这眼下城投负债高企后未来24年也拿不动地了,这意味着一旦24年房地产销售不力信心不足,再加上24年城投无力托市后,那么,这一数据还可能继续下滑!

其二,“土地新开工面积“”,是楼市第2个温度指标。

统计局数据说话,全国住宅新开工面积2019年,2020年,2022年分别是16.8亿,16.4亿,8.8亿,而2023年郁亮预测全年不超过7亿平米,差不多回到2006年水平。最新统计局数据2023年1~10月看,住宅新开工面积才5.7亿平米!

其三,今天中国地产投资/GDP比值已经跌幅过快了。

借鉴日本等教训,在人口加速老龄化、低出生率等潜在增速下行阶段,维持地产相对平稳对于中国经济整体转型至关重要。

来源:伍格经济笔记 WIND

要素2

大量地产人离开行业

本以为疫情消散后,2023年会经济向好,收入向好。

但没想到2023年没有在期待中回暖。

地产人员流失率一直在调高比例。最早预计30%地产从业者会被迫离开地产行业,到50%会离开,再到如今很多人预测会有70%人不得不离开地产行业。

为什么?

其一,看企业,百强近一半已爆雷(42家),他们现金流、降本增效进入极限模式,尤其不拿地后人力成本,本就是大开支,所以大规模裁人就是必然了。地产央国企虽然弯道超车,但他们是讲编制的,人才引入严格,而且央企也在讲人才淘汰和人才换血,所以增不了多少人。

2022年,85%的百强房企采取了人员精简策略,员工综合离职率大幅上升达到近5年最高,根据中国房地产报记者统计,仅仅TOP50房企2022年减员总规模就接近20万。

人力机构调研数据显示,2022年,地产行业客服岗人员需求减少了95%,设计岗人员需求减少87.76%、投资拓展岗人员需求减少86.21%、人力岗人员需求减少85%。此外,财务、成本和运营岗位的人员需求下降比例也在70%以上,并且项目总未来也是重灾区。

来自地产猎头地产一品堂的统计:“与2022年多数房企选择合并城市或大区平台路线不同的是,2023年各大房企采取了更加激进的“裁员和降本增效”策略,即城市公司直接都不要,大区直接操盘项目,很多重点项目集团直接干。”

其二,看行业,房企新开工项目才需要增加人手,但这2年全国新开工面积从17亿平米跌倒7亿平米,项目大跳水,裁员是必然,同时销售从18万亿到10万亿,加上外包给贝壳等各渠道,所以销售裁员也是必然,再加上各大房企总部都在极致精简,总部裁员也是必然。

一句话,房地产大起大落,自然也带来人员大进大出

要素3

钱 

大收紧超60%

房地产没钱,是万万不能的。

为啥2022年,2023年地产凉了,代建却火了,核心因为代建是轻资产模式,不靠钱驱动。但房地产开发是重资产,是资金密集型行业,必须靠钱驱动!

管住了钱,就好比卡住了房地产和房企发展的“咽喉”。

自2020年“三道红线”后,房地产行业和企业发展的咽喉就被卡主了。

看房地产的钱,核心看房地产年度融资总量之变,这是一个整体量化指标。

果然,2020年成为房企新增融资总量的史上“最高峰”,而2021年伴随三道红线生效后,房企新增融资总量迎来首次负增长,并在随后3年持续下探!

有对比,就能感知巨变。

2017年到2020年,100家典型房企新增融资总量都破1万亿,即1.40万亿,1.50万亿,1.63万亿,1.77万亿。稳步向上增长的曲线!

2021年三道红线生效后,2021年到2023年就开始连续3年跳水。

2021年是小跳水,即2021年融资总量1.32万亿,相对2020年下降25%。

2022年是大跳水。2022年融资总量0.78万亿,相对2021年下降58%,全年融资总额也首次自2016年以来跌落到1万亿元以下。

对比高峰时期2020年相当于从1.77万亿到0.78万亿,只是个“零头”。

2023年又小跳水。

本以为2022年融资大跳水后,2023年会有所好转,但事实上,据克而瑞统计,2023年前三季度,80家典型房企的融资总量为4708亿元,再次同比下降25%。

而在刚过去2023年10月,形势更严峻,80家典型房企的融资总量为213.6亿元,环比减少41.5%,同比减少51.9%。

预计2023年全年将再次创下融资新低。

初步预测,2023年相对2020年高峰期下跌超60%是显然的。

眼下42家房企已爆雷,他们既没有资本市场信用,也没有什么可抵押物,即使一视同仁,即使三个不低于,但依旧远水难解近渴,且半瓶矿泉水不够大象喝,当然有些爆雷房企需要出清是合理的,但其中仍有一批优质房企值得一救。而另一阵营,没有出险的房企同样也面临“销售乏力、融资不畅、监管资金过严”,最终都陷入“现金流”高压!

更大力度救市,迫在眉睫

销售下跌,超跌,只是结果,是事后指标,房地产救市若是只看销售走低重创,再来大力度救市可能晚了些。

房地产更前置的先行指标,水温指标,即“钱,地,人”这三大发展指标,这2年已大幅度超跌,这势必会影响2024年乃至2025年的销售结果。

回归常识看,任何一个行业,谁能承受一个行业关键要素指标2年超过50%甚至70%的大跌,身在其中的企业,谁也受不了!

期待大力度救市,期待更快捷的救市,这也是“稳房地产,促经济”的前提!

在此也提醒,今天尽快的大力度救市,已不是期许地产复苏、回暖、回弹的奢望,而是防范二次探底,稳住房地产交易,稳住整个行业从业者信心,稳住房地产相关50多个行业巨大就业量的关键之关键。

来源:地产总裁参考,作者潘永堂,文章已获授权,对原作者表示感谢!
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12 分享
评论 抢沙发
头像
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!
提交
头像

昵称

取消
昵称表情代码图片

    暂无评论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