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年沈阳新房成交523万平,为何有人开始“纠结”?

2023年沈阳新房成交523万平,为何有人开始“纠结”?

新峰数据显示,2023年,沈阳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备案面积约523万平,比较去年同期约557万平的成交,行业低谷期的波动影响表现依旧明显。

然而,告别了前三年特殊的外部因素影响,甚至对比二手房市场连月以来的攀升热度,坚守了一年的沈阳新房市场,似乎也不该是如此结果。究竟是什么原因,让人们对于购买新房这件事,开始犹豫了?

1、为何有人开始“纠结”买新房了?

事实上,就普通百姓来说,对于买房置业的预期并不复杂,其中多数人都有着从众心理,认为园区、物业大差不差就可以了。只是未曾预料,在房地产行业动荡的时期里,楼市中出现了两大不同寻常的现象,而这两个现象又直接冲击了大家的买房心态。

一个是交付,而另一个则是降价。

2021年9月,深陷各地楼盘停工传闻的恒大集团对外发布其集团领导签署“保交楼”军令状的消息,“保交楼”的字眼儿迅速在行业中传播。一个常年刷屏,主打优惠折扣和“无理由退房”的全国性房企,就这样成为了业主们口中欲说还休的叹息。

一时间,几乎所有在售房企与准业主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紧张阶段。而在此之后,某某楼盘“停工”、“延期交付”等市场传闻更令人们心惊胆战,让原本并不复杂的买房置业,成了“勇敢者的游戏”。

与此同时,大家对市场的低预期,也导致了原本高周转、高杠杆开发的房企资金回笼缓慢。为了能够快速、直接地刺激大家出手的愿望,特价、补贴等则变为了各家项目心照不宣的营销方式。

所谓适者生存,为“存”而“适”的房企们,也开始各寻出路。

2、开发商找到“破局”之路了吗?

克而瑞研究中心指出,2023年中国房地产市场继续承压,整体仍处在低位调整期。“特别是下半年以来市场基本处于低位运行,预期支撑不足、企业推盘积极性降低。虽然年底各大房企加大供货量和营销力度,但楼市复苏动能不足、销售端也未有明显起色。”

虽然遥远处迷雾重重,但依然有坚守者选择了一步一个脚印地稳健前行。

2023年又可以说是沈阳楼市的一个“交付年”。无论全国性房企,还是本土房企,各家楼盘的交付节点均受到了人们空前的重视。甚至有传闻,某品牌房企项目在交付前耗费300万为业主提供擦玻璃服务,只为业主拥有更好的收房体验。也有本土房企,在逆势中全面精进,梳理各项前期细节,保持高效的交付节奏,做到了提前交付、品质交付、交房即办证等,让业主们能够安心入住。

真实呈现的效果比说一万句话都有力量,百姓对新房产品交付兑现的预期,在开发商身体力行当中,逐渐积累回归。

而除了购房者心态上的变化,相关宏观政策的导向,也决定了房地产市场话语权的转变,由卖方市场过渡到买方市场,主动权交由百姓手中。面对市场同质化的产品竞争,如何亮出自己的性价比,也是如今各家房企思考的课题。

过去批量化“复制粘贴”式的规划建设,以及快节奏的销售模式显然已经不适合当下的市场形势,多变的楼市行情下,不难发现,只有及时调整,适应时代未有之变革,“变”逢其时,才是生存之道。

3、买房的钱要怎么花才更放心?

实际上,过去阶段以来,大多数观望者的想法本质,概括来讲是既怕房价涨,又怕房价不涨,总想着踩中最合适的“点”出手,买到最划算的房子。

而放眼全国房地产市场不难发现,在购房百姓日益精致的购买需求中,高端住宅依然保持着较高的市场关注度。

观点认为,千万别低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,不管市场价格如何涨跌变化,楼市真理永远不变,地段稀缺、价值稀缺的房源,永远不缺行情。

楼市“变革”之际,不仅需要房企开发商的探索调整,百姓的置业思维也同样应与时俱进。买房不该视为一次冒险,而是向内抓准需求,向外在销售产品与行业变化中,找到契合的时机。

(数据来源/房谱网)

消息显示,2023年,仅剩16家规模房企全口径规模超过千亿,2024年新房销售市场依然面临调整压力。可以说身在变局之中,唯一不变的,是变化。唯有坚定前行,方能走出迷雾,迎接光明。
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8 分享
评论 抢沙发
头像
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!
提交
头像

昵称

取消
昵称表情代码图片

    暂无评论内容